
孩子烧到多少度,需要使用退烧药?
一般建议孩子体温超过38.5℃,就可以使用退烧药。
如果孩子体温不到38.5℃,但已经出现了精神不振、打蔫、肌肉酸痛等表现,也可以给孩子使用退烧药。
当孩子体温超过38.5℃,但精神状态依然很好,没有任何不适,可以考虑暂时不服用退烧药。
如何选择退烧药?
依年龄来定:
6个月以上的娃,可以选择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二者任选其一即可;
2个月以上且6个月以下的娃,只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3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发热后应及时就医。
两种药可以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吗?
不建议两药联合或交替使用。
因有可能导致剂量错误或混淆给药间隔时间,导致药物过量或中毒。
退烧药与含退烧药的复方感冒药可以同时使用吗?
应避免同时使用。
复方感冒药中大多包含对乙酰氨基酚,与退烧药同时服用可造成退热成分重复使用,可导致药物过量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同时部分复方感冒药中含有伪麻黄碱、右美沙芬、氯苯那敏、金刚烷胺等成分,不推荐2岁以下儿童使用。
儿童可以吃成人布洛芬吗?
12岁以下儿童不能吃成人退烧药,包括各种缓释片、缓释胶囊等。
口服退烧药吐了以后要不要补喂?
需要根据药物摄入的时间、药物剂型、疾病状态等綜合考虑。
如服用后立即呕吐,呕吐物中可看到药物,可考虑补服。
如服用时间超过15min,需考虑补服药物过量后的危害。
宝宝睡着了需要叫醒喂药吗?
宝宝发烧后,家长需每1-2小时监测一次体温。
如果宝宝哭闹后好不容易哄睡,手脚暖和,身上已经出汗,说明宝宝体温会有所下降,可以暂时不叫起来喂药,少穿少盖,降低室温,监测体温;
如果宝宝已经睡着很长时间,手脚冰凉,或者有热性惊厥病史,有其他基础疾病,建议叫起来喂退烧药,同时补充水分。
孩子烧到多少度,需要使用退烧药?
一般建议孩子体温超过38.5℃,就可以使用退烧药。
如果孩子体温不到38.5℃,但已经出现了精神不振、打蔫、肌肉酸痛等表现,也可以给孩子使用退烧药。
当孩子体温超过38.5℃,但精神状态依然很好,没有任何不适,可以考虑暂时不服用退烧药。
如何选择退烧药?
依年龄来定:
6个月以上的娃,可以选择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二者任选其一即可;
2个月以上且6个月以下的娃,只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3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发热后应及时就医。
两种药可以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吗?
不建议两药联合或交替使用。
因有可能导致剂量错误或混淆给药间隔时间,导致药物过量或中毒。
退烧药与含退烧药的复方感冒药可以同时使用吗?
应避免同时使用。
复方感冒药中大多包含对乙酰氨基酚,与退烧药同时服用可造成退热成分重复使用,可导致药物过量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同时部分复方感冒药中含有伪麻黄碱、右美沙芬、氯苯那敏、金刚烷胺等成分,不推荐2岁以下儿童使用。
儿童可以吃成人布洛芬吗?
12岁以下儿童不能吃成人退烧药,包括各种缓释片、缓释胶囊等。
口服退烧药吐了以后要不要补喂?
需要根据药物摄入的时间、药物剂型、疾病状态等綜合考虑。
如服用后立即呕吐,呕吐物中可看到药物,可考虑补服。
如服用时间超过15min,需考虑补服药物过量后的危害。
宝宝睡着了需要叫醒喂药吗?
宝宝发烧后,家长需每1-2小时监测一次体温。
如果宝宝哭闹后好不容易哄睡,手脚暖和,身上已经出汗,说明宝宝体温会有所下降,可以暂时不叫起来喂药,少穿少盖,降低室温,监测体温;
如果宝宝已经睡着很长时间,手脚冰凉,或者有热性惊厥病史,有其他基础疾病,建议叫起来喂退烧药,同时补充水分。
口服退烧药和栓剂有什么区别?
口服和栓剂含有的退热成分相同,能口服尽量口服,口服困难可以考虑使用退热栓。
烧得越厉害,病情越严重吗?
不是。
事实上,发烧的热度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绝对相关,体温低并不代表病情一定轻,低温高也不代表病情一定重。
服用退热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孩子的舒适度,让孩子安全舒适地度过发热期,而不是单纯追求把体温降到正常值。
高烧会不会把孩子的脑子烧坏了?
一般情况下,发热本身是不会烧坏脑子的。
在儿童中,有相当比例的发热是感染所引起的。如果因为发热被烧傻了,可能是脑炎或者其他严重疾病所导致的。如果体温持续超过41℃,也就是我们说的持续“超高热”时,应警惕造成脑损伤,必须及时就医。
能不能用捂汗的方式帮助婴儿退烧?
不能。
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主要依靠皮肤散热。捂太多,无法经皮肤散热,体温可能会越来越高,甚至40℃以上,部分还可能发生捂热综合征,存在致命风险。
孩子发热时,家长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凉爽、通风的环境,注意适当减少衣物,以孩子舒适为宜。
能否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
不建议用酒精擦身体,因为孩子的皮肤屏障很弱,酒精可以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
也不建议给孩子用冰袋,因为发烧的时候,人体需要散热,用了冰袋,毛孔就收缩了,无法散热。
退热贴也没有必要用,退热贴并不能降低体温,而且还有可能引起过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