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传统疗法】棍针拨筋疗法

 

棍针拨筋疗法 


中医适宜技术



什么是棍针拨筋疗法?

中医


棍针拨筋疗法是根据软组织外科学理论,结合中医经络理论,将棍针用于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上的痛点,施行“拨筋”手法,使互相粘连的筋得以分离,疏通经筋、脉络,顺其条理,能起到针灸、按摩、刮痧手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解除局部肌肉神经痉挛,迅速恢复血供,加强营养代谢,减少炎症因子,以达到“祛痛致松、以松治痛”的作用。



棍针的四大手法


01

挑拨法

针对条索状较粗的病筋,在病筋周围来回挑拨

02

刨动法

针对较细成片的病筋,用棍针粗端来回刨动。

03

刮法

针对病位结节在不平坦的部位,如四肢、颈部。

04

点穴法

针对痛点(阿是穴)进行局部点穴。



棍针



适应症


棍针拨筋疗法广泛应用于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及腹部相关的慢性疼痛如颈椎病、肩周炎、胸腹肌疼痛、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乳腺增生痛、痛经、慢性盆腔痛、偏头痛等,以及椎管内外软组织因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损害性病变所产生的无菌性炎症等。



禁忌症


1.骨折、骨结核、骨肿瘤者禁用。

2.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进行棍针治疗。

3.急性扭挫伤、皮肤出现肿胀破溃者不宜进行棍针治疗。

4.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出血倾向疾病、感染性疾病、极度虚弱、皮肤过敏者不宜进行棍针治疗。

5.不配合者,如醉酒、精神分裂症、抽搐者不宜进行棍针治疗。



注意事项


1.初次治疗的患者可先体验轻度的手法,在腰、腹部操作前,应先排空二便

2.治疗过程中注意温度是否适宜、治疗部位疼痛是否可以耐受,若出现不舒服的情况,及时告知护士。如治疗中出现头晕、恶心、自汗等不适时,立即停止治疗

3.患者接受一次治疗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疼痛、青紫、痧斑、肌肉酸痛乏力等表现,此为正常的手法反应,一般可用轻手法继续治疗,若症状严重应停止操作,待局部情况好转后再继续进行治疗
5.尽量避风,防止空调、电风扇、对流风吹治疗部位
6.治疗结束后可饮热水一杯,治疗后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知识



本页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