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药物竹罐?


药物罐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并浸泡药液(我科调制配方)煎煮后,利用高热排除罐内空气,造成罐内负压,使竹罐吸附于穴位,吸附在穴位上,利用竹罐的温热、药物、压作用,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为目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药物罐”有什么特点?

吸力大,疼痛小
煮热的竹罐在冷却过程中,水蒸汽冷凝成水,产生的负压比闪火罐要大,但因竹罐口径小,皮肤凸入罐内面积少,所以痛感很小。
有药物作用
中医竹罐疗法在传统玻璃罐疗法物理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增加了药物渗透治疗的生化效果和竹罐本身持久温热刺激的作用。煎煮竹罐的中药根据其适应症大多具有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热药也可使毛细血管迅速扩张吸收药汽达到治疗目的。
部位灵活
中医竹罐疗法打破了传统玻璃罐拔罐部位的局限性,不仅适用于腰背部肌肉丰满的地方,亦可应用于四肢小关节、肌肉等处发挥作用。


适应症

01
痛症
颈椎病、腰痛等骨骼肌肉疼痛、内科疾病疼痛、风湿疾病、皮肤科疾病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癌性疼痛
02
寒症
咳嗽、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
03
慢性虚弱性疾病
慢性肾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炎、直肠脱垂、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脏腑失调疾病

禁忌症

1.精神过于紧张、醉酒、过饥、过饱、过劳、抽搐不合作者。
2.重度心脏病、呼吸衰竭、皮肤局部溃烂或高度过敏、活动性肺结核、全身消瘦以致皮肤失去弹性、全身高度浮肿者及恶性肿瘤患者。
3.妊娠妇女腹部,腰骶部及五官部位、前后二阴等,面部及儿童禁用重手法。

注意事项

1.起竹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及时处理防止感染
2.避免风吹,注意保暖
3.拔罐后4小时内不宜沐浴
4.若罐斑有痛痒感,请勿抓挠患处,一般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