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以水、 醋、酒、油等为基质,制成软膏、饼剂或薄膜,直接贴 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的外治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透皮吸收,直接刺激穴位,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作用较为直接,用药十分安全,无创无痛,患者易于接受。

穴位贴敷方

我科根据妇女儿童体质特制定以下几种药方:
妇产科:
安胎方 妊娠呕吐方
活血化淤方 加味双柏散
乳痈散 妇科天灸方
儿科:
寒咳方 热咳方
食积咳方 小儿抽动方
儿科天灸方


要贴多久?

一般贴敷4-6小时,可根据患者年龄不同,承受程度不同,药物的刺激性不同等因素确定。切不可有时间越延长效果越好的想法,如贴敷过程中皮肤过敏刺痒疼痛应当提前取下。
对于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愈后再贴敷,或改用其他有效穴位交替贴敷。

贴敷后的反应

1.贴敷后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度出水泡等反应属于穴位贴敷的正常皮肤反应。
2.贴敷后皮肤无反应不影响疗效,患者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3.过敏性皮肤或瘢痕皮肤患者,敷药后有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
4.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热灼感,应揭去贴敷药,无需特殊处理。




适用范围



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风湿性疾病等几大类疾病。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歪斜、消渴、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疾、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禁忌症


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颜面部慎用
3.糖尿病患者慎用
4.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5.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