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

听到“习惯性流产”这个诊断,准妈妈们免不了感到害怕,因为一旦得了此证,想留住宝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怎么导致的?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和干预?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什么是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又称为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连续发生3次或者3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自然流产,但多数专家认为,连续两次发生流产再次出现流产风险与3次接近,也应重视并给与评估。

已知复发性流产的病因有解剖异常、遗传因素、内分泌代谢异常、男方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凝血因素[3]等,除上述病因外,还有50%的RSA病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多认为其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相关。


习惯性流产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如果夫妇双方或一方有胚胎染色体异常,则会导致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往往会引发自然流产。

2.环境因素:

如果孕妇长期处于强烈的噪声,恶劣的、高温的环境中或者孕妇自己有不良的嗜好,比如大量抽烟,喝酒等习惯,则很可能会损害胎儿生长发育,进而引发习惯性流产。

3.母体因素:

怀孕期间高热、患急性病、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细菌毒素或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慢性肾炎或高血压、生殖器官疾病(如双子宫、子宫畸形、纵隔子宫及子宫发育不良等)、盆腔肿瘤(如子宫肌瘤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严重糖尿病没能控制、胎盘内分泌功能不足均可导致流产。

4.医学角度:

免疫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内分泌性因素、解剖因素等,都会造成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怎么办?

 

1.以预防为主,做好受孕检查。

习惯性流产患者最好在计划怀孕前双方均接受详细的检查,比如生殖器检查和相应的化验项目,如果经济等条件允许,可以考虑染色体等方面的检查

2.调理身体。中医认为习惯性流产是肾气不足之故,因而孕前应补肾健脾,调理好身子。 

3.子宫内口缝扎术。因子宫内口松弛而致的妊娠晚期习惯性流产者,应在怀孕16-22周采取子宫内口缝扎术,维持妊娠到后期或足月。

 

何预防习惯性流产?

 

1.合适的年龄。尽量在适合生育的年龄生产,不要成高龄产妇。

2.注意均衡营养。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有规律的起居生活,学会缓解情绪及工作压力。

4.改善工作环境。避开一切污染物质,调整居室环境,保持通风。

5.补充黄体素。黄体期过短或分泌不足的女性,尽量在怀孕初期和月经中期补充黄体素。

6.先治疗内科合并疾病再怀孕。如果女性患有内科合并疾病,应先治疗,等病情得到控制或稳定后再计划怀孕。

7.做详细的检查。检查包括血液特殊抗体监测、妇科B超、内分泌测定及夫妻双方血液染色体分析等。

 

如上所述,习惯性流产排除了解剖、感染、环境等因素外,还有很多50%为不明原因,而研究表明,这部分习惯性流产,多与免疫以及遗传因素相关,所以遇到以上情况的准妈妈,要及时排遣不良心理,保持心态平和,心情舒畅,如此才能避免不良情绪对胎儿产生影响。而且一些流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能盲目保胎,而是积极找专业的遗传咨询医生以及生殖免疫科医生进行优生优育咨询,才能更好的备孕从而预防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


本页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