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
妊娠高血压疾病:
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疾病。本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或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9.%4-10.4%,国外为:7%-2%。
易发因素:
1)寒冷或气温变化过大,特别是气压升高时;
2)精神过度紧张、外界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3)初产妇、年轻孕产妇(年龄 ≤20岁)或高龄孕产妇(年龄 ≥ 35岁 )
4)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5)营养不良、如贫血、低蛋白血症或低社会经济状况;肥胖或BMI> 24
6)羊水过多、多胎、糖尿病巨大儿或葡萄胎。
7)家族有高血压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
病因学说:
1)母体系统失衡:胚胎是一种半同种异体移植物,妊娠成功有赖于胎儿-母体间的免疫平衡。如平衡失调,可导致机体发生排斥反应。
2)胎盘形成不良,主要为绒毛滋养细胞侵蚀不良。
3)氧化应激:胎盘缺血、缺氧后释放言行因子导致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4)营养缺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可能与钙缺乏有关。
5)其他因素:胰岛素抵抗、遗传等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可出现蛋白尿。病情严重可有头痛、头晕、视物不清、抽搐等以及其他全身气管病变。
检查指导:
1)尿常规 :尿液镜检钟出现管型情况,判断肾功能受损情况。
2)了解血液浓缩程度,了解有无凝血功能障碍。
3)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用于诊断高血压疾病分期,确定疾病严重程度。方法:早上7:00排空小便后,第二次的小便放置干净有盖桶子,直至第二天7:00,记录总量,取标本,送检。
4)眼底检查:通过对眼底小动脉检查评估主要器官的小动脉痉挛程度,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专科指导:
1)病房安静、光线较暗,避免声光刺激。减少探视人数,保证充足睡眠。
2)卧床休息为主。
3)摄取富含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和高纤维食物。全身水肿者,限制盐分摄入。
4)如出现头晕、头痛、目眩、视物模糊等症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5)严格记录饮食量、饮水量、尿量。
6)关注阴道出血情况,如阴道出血大于月经量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用药指导:
1)硫酸镁:有效缓解肌肉痉挛,预防子痫抽搐和控制子痫发作。不良反应:滴入时会引起潮热、出汗、口干等症状。严重时引起恶心、呕吐、心慌、头晕等。
2)降压药:维持血压稳定,避免血管水肿痉挛。不良反应:头痛、头胀痛、头部跳动感、心率加快、潮热。
3)镇静剂:抗惊厥,保证患者休息,放松血管。不良反应:嗜睡、头昏、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