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的“感冒”

 

咳嗽、发烧、流鼻涕

堪称孩子成长“三件套”

孩子出现咳嗽、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家长第一反应都是:感冒了


图片

然而,有一种儿童最严重的危急重症之一,也和感冒的症状很相似,杀伤力却更强。

这就是小儿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一般起病急,进展快。多数患儿在感染后的12~48小时内,进展为发热,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和喘鸣。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有严重后果,甚至有生命危险——
这是因为,宝宝年纪小的时候,喉腔狭窄,喉软骨柔软,感染发炎后很容易粘膜肿胀,从而导致
喉阻塞
加之,这时的TA咳嗽功能不强,咽部、下呼吸道的分泌物不易被排出。
一旦气道堵塞,就会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小儿急性喉炎,属于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是因为病毒感染所致,还有一部分是细菌感染。


图片1

引发急性喉炎的病毒,可真是多——

最常见的是1型副流感病毒,其次是2型和3型。

除了副流感病毒,像流感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相对少见的麻疹病毒等,也会导致急性喉炎症状。

其中,鼻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的喉炎症状往往轻微,可能就是持续时间不长的声音发哑。

由于这些病毒大多在秋冬季流行,所以,秋冬季也是急性喉炎的高发期。

急性喉炎最爱“欺负”孩子,尤其是6个月~3岁的孩子。相比女宝,男宝得这个病的更多(男女比例约为1.4:1)。

不过,随着年纪增长,孩子的患急性喉炎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6岁以上的孩子,得这个病的就很少了。

图片2




咳嗽像狗、呼吸像鸡、声音嘶哑

有这3种情况及时看医生

01

犬吠样咳嗽

宝宝突然出现空空空的咳嗽声,像是狗叫。在国外,还有一个更生动地形容,像海豹叫声

02

声音嘶哑

宝宝没有哭闹或声嘶力竭,声音突然变得嘶哑,甚至失声。

03

吸气性喉鸣

宝宝在吸气时,会出现公鸡打鸣般的声音。还可能出现发烧、呼吸困难,半夜睡觉被憋醒等情况。严重时脸色青紫、烦躁不安、出冷汗、脉搏加快,或者出现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

图片3



什么情况下要住院?

 

首先,要判断孩子是否出现了喉梗阻

✎ 没有喉梗阻

如果仅仅是喉炎,通过门诊雾化治疗,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变化即可。

✎ 出现喉梗阻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喉梗阻症状,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干预治疗。

按照气体进入喉腔的难易程度

喉梗阻被分为四度

1 度

安静时如常,只有活动后才出现吸气性喉鸣。

2 度

安静时也出现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但是心率没有改变,也没有缺氧的表现。

3

除了2度喉梗阻的症状外,患儿因缺氧出现了阵发性哭闹,烦躁不安,恐惧、出汗、面部发青等症状,同时因缺氧,心率也会明显增快,一般在140-160/分之上。这时,治疗要争分夺秒,及时逆转。

4 度

严重缺氧导致多脏器损害,呼吸衰竭,大脑受损、心脏受损,发展到这一期脏器损伤不可避免,甚至死亡。

虽然是急症,但其实,急性喉炎的治疗并不复杂。

比如:轻症可在家观察或门诊吸入布地奈德雾化;相对严重的,可选择口服地塞米松或强的松;严重的,静脉或者肌肉注射全身激素。

极个别重症患者,要马上进入重症监护室,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看到这里,大家也不用太紧张:

大多数喉炎,都是轻度或中度的。只有极个别喉炎症状严重。

一般,轻度喉炎宝宝在3天以内,症状就会逐渐缓解。

图片4

发现孩子有轻症

家长该怎么办 

喉炎治疗的关键,是缓解喉部水肿的炎症,保持宝宝气道通畅。轻症常在门诊治疗,不需要住院。

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粑粑麻麻做好这些事——

✎ 做好安抚,避免哭闹

       尽可能让孩子安静下来。哭闹可加重呼吸窘迫和气道梗阻的程度。

✎ 不要盲目拒绝使用激素

       短期小剂量使用激素有利于迅速控制病情,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雾化治疗时注意异常

       雾化吸入治疗时,要注意观察孩子面色、神志、反应。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雾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 不要滥用止咳药

      不要随意给孩子服用止咳药物。发烧时合理应用退烧药物,补充足够的液体。

 ✎ 多通风多喝水

      保持孩子房间空气湿润、清新通畅。多饮水,饮食清淡易消化。

如果治疗及时有效,喉梗阻常在半天至一天后逐渐减轻,并多在三天左右消失。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的情况,并不多见。


如何减少小儿急性喉炎发生

爸妈需要注意什么

 

01

勤洗手多通风

预防急性喉炎,和预防其他的呼吸道疾病没有什么区别。勤洗手,是防病的不二王道。家里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02

避免交叉感染

在感冒流行期间,少去人多的地方。避免让孩子接触患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如果孩子有长咳不止的症状,应当及时就诊。

避免孩子接触二手烟、三手烟。

03

注意营养均衡

保持营养均衡。可以让宝宝少量多次的喝温水,不吃生冷食物。少吃甚至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容易引起黏膜过敏的食物。

04

注意天气变化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寒受热。平时要加强孩子的户外活动,多见阳光,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本页面二维码: